新聞資訊
Product display
佛像銅雕廠工程案例
Cases
聯(lián)系我們
Contact Us
羅桑扎巴是指誰?
2025-01-23
俱利伽羅龍王是指誰?
2025-01-21
大力金剛的來歷及傳說
2025-01-20
大笑金剛明王是指誰?大笑金剛 ...
2025-01-16
烏樞沙摩明王是哪位明王?
2025-01-15
大輪明王是哪位明王?
2025-01-14
愛染明王是指哪位明王?
2025-01-12
孔雀明王是指哪位明王?
2025-01-11
甘露軍茶利明王父母雙尊的來歷 ...
2024-12-15
不空成就如來父母雙尊是指哪位 ...
2024-11-25
發(fā)布時間:2019-08-26 11:02
洛陽白馬寺簡介
河南省洛陽白馬寺為中國第一古剎,是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,位于洛陽市東12公里處。世界著名伽藍,乃佛教傳入我國后官辦的第一座寺院,被中外佛教界譽為"釋源"、"祖庭"。
白馬寺北依邙山,南望洛水地勢北高南低。寺院始建于東漢明帝永平十一年(公元68年),距今已經(jīng)有了1900多年的歷史,白馬寺是佛教在漢代傳入中國后營建的第一座佛寺,因此被尊為東土釋源。據(jù)歷史文獻記載,東漢時明帝晚上做夢時夢見有金人飛行于庭院當中,醒后派遣蔡愔、秦景為使,到西域請佛求法。這兩個使者歷盡千辛萬苦,在走到大月氏時遇到了天竺高僧攝摩騰、竺法蘭,然后用白馬馱著經(jīng)卷,把二位高僧迎回洛陽。明帝敕令在都城洛陽城西雍門外的御道以北,按天竺寺院形式建造此寺,專供二高僧傳經(jīng)譯法,因為用白馬馱回經(jīng)卷,遂得名為白馬寺。
河南白馬寺建筑構(gòu)造
白馬寺曾經(jīng)歷朝歷代多次翻建修葺,跟原來的面貌已經(jīng)大相徑庭,現(xiàn)存的寺院是明清時重新修建的,建筑面積約有34000平方米。白馬寺坐北面南,主要的建筑都分布在中軸線上或沿中軸線兩側(cè)分布,主要有山門、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寶殿、接引殿、毗盧閣等,兩側(cè)有門頭室、云水堂、祖堂、客堂、禪堂、方丈院等,整個寺院共有殿堂百余間,規(guī)模十分龐大。
河南洛陽白馬寺-青石雕白馬
中軸線起始點的山門,是三座拱形的大門,門頂為歇山式頂,外八字墻前左右分立著一對石馬。進入寺院后第一殿為天王殿,殿內(nèi)置有泥塑的四大天王、彌勒、韋馱像。其后是大佛殿,大佛殿是寺內(nèi)的主殿,殿的臺基高約1米,東西面闊五間,南北進深四間,重檐歇山頂,正脊中央陶塑“佛光普照”四個大字。殿內(nèi)置有釋迦牟尼及迦葉、阿難、文殊、普賢等塑像,還懸掛有一口大鐘,重達2500公斤,是明嘉靖年間的遺物。
第三殿是大雄寶殿,殿內(nèi)有如來佛、藥師佛、阿彌陀佛等佛像,面南而坐,十八羅漢像分坐東西兩側(cè),所有的塑像造型生動,彩繪優(yōu)美,是元朝留下來的繪畫佳作;大殿的內(nèi)壁上有木雕的佛龕,供奉著壁佛5000多尊。 第四殿是接引殿,繞過竹叢就可登上清涼臺。臺的四周用青磚壘砌,臺上古柏蒼郁,殿堂相接,昆盧閣矗立在正中,東西兩殿中雕塑著攝摩騰和竺法蘭兩高僧的佛像,他們圓寂后葬在山門內(nèi)的兩側(cè),墓冢一直保存到今天還可見到。墓前是鐘鼓二樓,“馬寺鐘聲”曾經(jīng)是著名的洛陽八景之一。
白馬寺--齊云塔
步行出寺院向東行15米,郁郁蔥蔥的林蔭深處掩映一塔,巍然聳立,高入云端,名為齊云塔,又稱釋迦舍利塔。塔高25米,方形,十三層,始建于金代大定十五年(1175年),也是洛陽現(xiàn)存較早的古建筑之一。寺門的外邊對立著兩匹宋代雕刻的青石馬。
據(jù)《魏書·釋老志》、《洛陽伽藍志》等史書記載,東漢永平七年(64年),漢明帝劉莊夜夢金人,身長六丈,頂有白光,飛繞殿庭。第二天他詢問群臣, 大臣傅毅說:“西方有神,其名曰佛,形如陛下所夢。“明帝便派郎中蔡音,中朗將秦景等數(shù)十人,前往天竺(印度)尋求佛法。蔡、秦等行至大月氏國(今阿富汗 境內(nèi)),遇到來此傳法的天竺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,遂邀兩位以白馬馱載佛經(jīng)、佛像來中國傳教。到洛陽后,漢明帝親自接見了他們,并命人安排他們在專門招待四 方來使的鴻艫寺下楣。兩位高僧在此翻譯了不少佛經(jīng),并繪畫佛像。他們翻譯的《四十二章經(jīng)》為中國現(xiàn)存第一部漢譯佛典。據(jù)南朝梁時僧人皎所著《高僧傳》卷一《竺法蘭傳》稱:(二高僧)譯《十地斷結(jié)》、《佛本生》、《法海藏》、《佛本行》、《四十二章經(jīng)》等五部。移都寇亂,四部失本,不傳江左,唯《四十章經(jīng)》今見在,可二千余言。漢地見存諸經(jīng),唯此為始也。
佛教從此便在中國傳播開來。這就是歷史上的“永平求法“。其后漢明帝敕令于洛陽西雍門外1·5公里御道北,建起一座僧院。因佛經(jīng)、佛像最初是用白馬馱來 的,天竺二高僧又于鴻艫寺禪居、譯經(jīng),遂名此僧院為“白馬寺”?!八隆边@一最初的官府之名,此后便成了佛廟的專門稱謂。白馬寺的建成,使得佛教的種子從此 根植于中華沃土,這里也成為中國佛教活動的中心,被譽為中國佛教的“釋源”和祖庭。所謂“釋源”,意為中國佛教的發(fā)源地。
白馬古剎年代久遠,歷盡滄桑,幾興幾廢。現(xiàn)存多為明清建筑。山門是一座牌坊式三門洞建筑,門額鑲嵌“白馬寺”三個大字。山門兩側(cè)有一對石雕白馬。進入山門,東西兩側(cè)各有一墓一碑,為攝摩騰與竺法蘭兩開山祖師之墓。兩高僧生前專心致志譯經(jīng)傳教,后來相繼病逝,就葬在寺內(nèi)。 白馬寺座北面南,總面積 二百余畝,其主體建筑有: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、毗盧閣五層殿堂及中國第一釋迦舍利塔。每座大殿都有造像,多為元、明、清時期的作品。
白馬寺是一處保存完整、古色古香的古建筑群。1961年 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1983年,被國務院確定為漢族地區(qū)佛教全國重點寺院。2001年1月,被國家旅游局評為首批4A景區(qū)?,F(xiàn)已成為國內(nèi)外游客的游覽勝地。
2011年2月清塵除灰
洛陽白馬寺景區(qū)整治工程于近日全面啟動,在全部45項整治工程中,包括文物修繕、景區(qū)內(nèi)外綠化、照明以及道路等基礎設施的改擴建等。據(jù)了解在這次整治工程中,市文物局派出專業(yè)人員,對白馬寺天王殿、大佛殿、大雄殿、接引殿和清涼臺內(nèi)的所有佛像及佛龕進行除塵、除污、除霉、除銹,對佛像基座進行維修、粉刷,同時對佛殿外部進行彩繪。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,施工人員不僅將大雄殿內(nèi)的地板全部換成了仿古磚,同時還給十八羅漢像量身定做了新的專用展柜,并對大雄殿內(nèi)的安全設施進行了檢修。 整個工程將在4月份結(jié)束,在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(jié)期間對外開放。
白馬寺-天王殿彌勒佛除塵
河南洛陽白馬寺十八羅漢(生漆脫胎)
據(jù)史料介紹,由于十八羅漢像采用的是“夾纻干漆”工藝,每個佛像看似雄偉,實則很輕,在3公斤到5公斤,正常人用一只手便可托起。
白馬寺方丈印樂大師說,這“十八羅漢”是人一生的寫照,是現(xiàn)實生活里不同年齡、不同職業(yè)、不同性格的各類人物形象的藝術概括。每個人在觀看“十八羅漢”時,都會有不同的感受。相信在今年牡丹文化節(jié)期間,經(jīng)過除塵的“十八羅漢”會成為白馬寺內(nèi)一道亮麗的風景。